目錄
穩定幣從利基工具到制度矛盾的核心角色
穩定幣(Stablecoin)這一原本設計為鏈上支付便捷工具的加密資產類型,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
2024 年起,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針對穩定幣祭出立法、監管與沙盒制度,反映其已從單一金融科技產品,轉變為撼動貨幣主權、金融秩序與監管治理的多維制度現象。本文將從制度演化、技術運作、地緣戰略、資產整合到治理模式等多個層面,解析穩定幣如何從一個鏈上工具,演變為全球金融治理的制度裂縫與戰略前哨。
全球監管佈局
各國對穩定幣的監管態度從過去的觀望轉向積極干預,形成「政策沙盒」與「法律定軌」雙軌並進的全球競逐局面。
美國以《GENIUS Act》建立明確合規框架,要求 100% 儲備與資訊揭露,並劃清「支付工具」與「投資工具」的界線。
香港則以沙盒機制與區域支付基礎建設為雙引擎,打造港元與人民幣穩定幣試驗場;歐盟、新加坡與韓國則從金融風險、數位主權與跨境金融的視角推進法案。
政策脈絡的背後,顯示穩定幣早已不只是技術議題,而是主權貨幣、數位治理與監管能力的投射工具。尤其是中國以香港作為境外試點,美國則將穩定幣視為延伸美元霸權的「非 CBDC 解法」,都反映出全球貨幣治理邊界的重新劃分。
技術設計與市場分類
穩定幣表面上依賴區塊鏈技術運作,實則在操作與信任結構上高度中心化。中心化儲備型(如 USDT、USDC)雖能穩定價格,卻依賴特定機構的資產管理與資訊揭露,形構出與區塊鏈精神相違的「虛構去中心化」現象。去中心化型(如 DAI)雖強調程式治理與超額抵押,但最終也逐漸導入 RWA 等傳統資產,走向半中心化結構。
從技術與制度的矛盾視角看,穩定幣實際是一種「鏈上制度混種體」:技術依賴去中心化,信任卻回歸中心化結構。而這種混種設計,也為監管與治理帶來前所未見的難題。
穩定幣的經濟模式
Tether 與 Circle 的財務表現,證明穩定幣發行商已成為新型態的高利潤金融機構。USDT 年利潤超過 130 億美元、員工人數僅約百人,展現驚人的資金效率與盈利密度;Circle 的 USDC 雖規模較小,但因合規優勢與與 Coinbase 的深度綁定,成為《GENIUS Act》通過後的最大潛在贏家。
這些發行商的獲利來源並非來自服務費,而是來自龐大的「無息資金池」所創造的利差收益,宛如一種「類主權基金」,甚至開始投資能源、AI、新創科技與基礎建設。穩定幣由此不僅是支付媒介,更是全球資本配置的新節點。
應用驅動:從黑市支付到鏈上國債
穩定幣的應用從黑市交易到企業結算、再到鏈上資產管理,形成全新的金融網路:
- 在高通膨與資本管制國家(如阿根廷、奈及利亞),穩定幣成為民間美元替代品;
- 在跨境貿易中,越來越多出口商改用穩定幣結算以降低成本;
- 在區塊鏈生態中,穩定幣成為 DeFi 的底層資產,與 BUIDL、ONDO 等 MMF 型資產結合後,更具收益與可組合性。
穩定幣由此跳脫單純「價格穩定工具」角色,進入「資產鏈上化」的制度融合階段,為 DeFi 與實體經濟之間建立起金融橋梁。
三大陣營的權力鬥爭
穩定幣市場逐漸形成三大勢力集團:
- Tether 聯盟:操作空間最大,服務灰色市場與受制裁國,背後連結美債代購商與中東資金。
- Circle – Coinbase 聯盟:標準化與合規的代表,在美國政策支持下有望主導「制度化穩定幣」未來。
- Trump USD1 聯盟:以 Trump為首,拉攏幣安與中東勢力,結合政治、區塊鏈與平台資源,尋求打造「美國式 CBDC 替代品」。
這些陣營不僅是商業競爭,更隱含制度治理、國家主權與跨境資本控制的博弈,形成穩定幣世界的權力三角。
RWA、BUIDL 的角色
穩定幣進一步結合 RWA(實體資產代幣化),推動鏈上複製傳統金融商品:
- BUIDL 作為鏈上 MMF,不僅提供固定收益,還能作為抵押品、國庫資產、跨鏈清算媒介;
- 貝萊德將 RWA 視為整條資產供應鏈的再設計,而非單一商品,強化透明、即時、組合等鏈上優勢;
- 傳統 MMF 的 T+3 資金回轉,被鏈上即時贖回邏輯所取代,資金效率實現跳躍式提升。
鏈上金融藉由穩定幣與 RWA 的融合,已進入功能對等甚至超越的階段,將資產管理、貨幣政策與用戶識別等傳統金融功能轉化為鏈上模組。
政治制度與數位身份的邊界重塑:以台灣為例
台灣近期積極佈局本地穩定幣與虛擬資產託管業務,意在解決鏈下摩擦與企業資產停泊問題。透過台幣穩定幣、eID 數位身份、政府背書錢包的組合,有望打造一套「數位主權 + 鏈上金融」的三位一體系統。
此舉不僅回應產業需求(如鴻海、緯創的鏈上美元結算),亦是對美元穩定幣全球化之下本地金融主體性的防衛機制。對於鏈上資產能否被傳統信用系統承認、如何與 Web2 身份結合、如何設計鏈上 KYC 等問題,也將是下一階段制度設計的關鍵。
未來趨勢:穩定幣將成為數位金融秩序的底層協議
綜觀穩定幣的制度演化與市場現象,可歸納出未來三大演進方向:
- 制度內化與功能模塊化:穩定幣不再是單一工具,而是包含儲備、支付、監管、治理等多重模組的制度協議。
- 國家策略與貨幣擴張的工具:如美國透過穩定幣延伸美元霸權,中國則藉穩定幣場景推動數位人民幣。
- 新一代金融秩序建構平台:RWA、鏈上 MMF、可攜性資產等功能組合,將建立一種與傳統金融並存、甚至取代的去中心化金融秩序。
當各國政府、科技公司與資產管理機構紛紛加入這場制度混戰,穩定幣已不僅是「穩定的幣」,而是一套深刻影響貨幣主權、資產治理與社會信任的制度新體。
學習討論群組
親愛的讀者,你可能在思考:「這些深入的分析方法和珍貴的資料分享,我要到哪裡去學習和看到?」 不必再四處尋找!除了 DA Labs 網站優質的內容外,我們建立了完整的社群生態系統,邀請想學習金融科技、區塊鏈/加密貨幣的朋友一同加入:
- LINE 官方帳號 https://urli.ai/line/q-2Q3R?muid=bot-jpq9c#
- DA 各公開頻道 https://t.me/addlist/ZKjU7QuwT7w4MTY1
在 DA 交易者聯盟的各個社群平台中,有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講師和交易者,每日不停歇地討論市場資訊。動動你的手指,跟著我們踏上精彩的投資學習之旅吧!
DA Labs —— Bridge the Fintech G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