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以稻盛和夫提出四種賺錢方式剖析在 crypto 市場的結構優勢 — 資訊差、認知差、執行差與競爭差。
在市場中真正賺錢的關鍵從來不是你看對了幾次漲跌,而是你是否長期掌握了一套能在機會出現時,果斷出手的策略體系,我把四種方式定義成結構優勢。
而這四種方式看似獨立,實則彼此聯動,構成了在市場中建立優勢的支點形成體系,尤其在一級市場與事件交易上,唯有精進這種深層能力組合,才能穿越情緒與共識抓住真正的機會。
被市場壓縮的資訊差
真正的關鍵不再是快。
資訊差曾經是最直接的 alpha 來源,誰先知道新幣即將上主流交易所,誰能提前發現老鼠倉,誰能掌握內部消息,誰就能在敘事啟動前低價進場。
但隨著鏈上監控工具、開源腳本、推特 API、新聞推送機器人(如方程式、DB)的普及,資訊差的生存空間已被大幅壓縮,現階段的挑戰早已不是資訊太少,而是訊號太多,且擁擠到幾乎在同一秒至分內被上千名交易者同時捕捉。
這也讓資訊差的本質發生轉變,你是否「有資訊」不再構成優勢,因為所有人都會同時看到鏈上地址異動、合約部署與熱門推文,真正的資訊差則轉化成一種能力,關鍵不再是你是否有資訊,而是你是否「知道哪些資訊能用」。
以 $TRUMP 為例,當開盤那天,多數人還在懷疑這到底是帳號被盜還是詐騙時,多位車頭與大額獲利者,幾乎都不是第一時間就梭哈進場,而是觀察到在官網有 Moonshot 買幣後,進行高確定性的重倉下注,他們不是搶快,而是看準知道哪些資訊能用的那個時間窗口,然後在資訊被市場確認前完成建倉。
不是比別人早知道,而是知道什麼資訊能用。
認知差決定你看到的是什麼
市場如何運作的系統性理解。
當市場資訊變成人人可得,誰能從混亂的訊號中抽象出清晰的結論,就成了不同層級的分水嶺。
認知差並不只是一種經驗或資訊累積,而是一種對於「市場如何運作」的系統性理解,舉例來說,一筆幾萬顆從匿名錢包轉入 Coinbase 的 ETH 轉帳在 coinglass 通知或群裡被瘋傳,所有人都在猜是鯨魚要出貨了,但對一個熟悉鏈上交易行為的人來說,只需三秒就知道這與價格波動無關,可能只是內部冷熱錢包轉帳,延伸閱讀《辨識交易所內部轉移大額$ETH的通用方法》。
因此,許多長期存活在市場上的交易者,他們看到的不是「會不會漲」,而是這個敘事(或交易策略)從這一刻開始,是否有機會進入了市場注意力的增長區間,而資金、情緒或籌碼是否開始進入。
這不是純粹靠感覺,而是一種基於大量觀察、復盤、結構歸納後形成的直覺反應,也就是認知差真正的價值所在。因此,認知差不是你對一件事的熟悉程度,而是你是否具備將雜訊去除轉化為可行策略的能力。
簡單來說,認知差在一個資訊越來越透明、工具越來越平權的市場裡,建立「洞察( Insight )」。這種能力是不能速成也不能抄襲,它來自你每次主動觀察記錄與理解的習慣,透過反覆調整思維模型,從每一次交易中提煉出來的系統感知。
當別人還在問這個幣能不能買的時候,你已經在思考這個賽道/敘事是否具備「成為市場共識之前」的關鍵時間做出決策了。
延伸閱讀:《BMT Tokenomics 交易視角分析》、《以三盤理論分析 @solayer_labs》
執行差不是拼手速
拼的是反應與紀律的系統能力。
即便擁有再多資訊差與再強的認知差優勢,若缺乏穩定可執行的交易系統,所有優勢都會停留在紙上談兵。因此,實際上執行差並不是你是否能用最快或最短的時間買入,而是你是否擁有一套快速熟練適應市場的反應系統。
當監控訊號出現、新聞發布時,你是憑感覺進場,還是有明確的分級策略、風控框架與執行計畫?不是追求盲目快,而是在每次訊號出現時,都能快速回答:「這是什麼級別的訊號?是否值得出手?風險報酬比合不合理?」在資訊快速的市場變化下,快速反應穩定的執行交易。
例如新幣上所哪些交易所、哪些交易對(韓元、合約或現貨)才值得追高進場,延伸閱讀:《上新公告與交易經驗》,越是高頻、越是資訊密度大的市場,越不能靠感覺進場。
因為當你把每一筆交易都交給當下情緒與臨場反應去決定,那你做的就不叫策略,而是賭博。真正的執行差,不是技術性的競爭,而是系統穩定性與自我紀律的勝負,而這樣的穩定性,往往是你在極端行情中活下來、並在其他人受到市場情緒恐慌或貪婪的影響下,做到了市場錯誤定價的交易優勢。
執行差不是你比別人更快,而是你比別人更清楚自己何時該做什麼。延伸閱讀:《錯誤定價反應分享》、《短期判定的錯誤定價交易》。
競爭差是能力的極致體現
難以複製模仿的內化能力。
當資訊差被市場工具壓縮、進場判斷或市場情緒開始同質化時,只要想辦法熟悉精進這些能力(或達到某一差異優勢的極致),就可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交易優勢。
這也是競爭差的核心,不是一時一刻的機會或運氣,而是那些頂尖交易者日積月累建構起來的城牆,讓別人看得見你做了什麼,卻無法複製。
所以每當我看到某個資訊時,我會習慣問自己:這是我主動發現的?還是被人 CX 的?如果答案是後者,我通常是小倉或根據我對這個資訊來源的了解進行下注,因為那說明我在這一筆交易中已經不是資訊鏈的第一層,你無法用最後一層的資訊做第一層的交易。
更關鍵的是,競爭差能產生一種內在的資訊篩選能力,不再需要時刻依賴群組訊號或推送消息才能發現機會,而是你的整套系統與經驗結構,可以排除市場中的雜訊,甚至能當早期發現機會的人。
因此到最後,真正的競爭差優勢不是來自於任何工具本身,而是來自於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建立一套可持續運作的框架,讓所有的資訊差、認知差與執行差,將交易能力最大化。
從資訊到競爭:一套完整的市場生存系統
四種差異優勢看似分開,實際則為一套閉環系統。
資訊差讓你知道什麼訊息可參考,認知差決定你能否從中挑出真正有價值的目標,執行差確保你在訊號出現時能果斷進出,而競爭差則是讓這一切能持續有效,擁有別人難以複製的優勢。
不是每一筆交易都必須賺錢,而是每一次判斷都要在自己擅長的節奏裡出手,這也就是我在交易中一直反覆提醒自己的,要知道自己怎麼賺錢,也知道自己怎麼虧錢,把這四個差異組合起來就有機會建立屬於自己的優勢。
而市場從來都不是公平的賽道,而是一場多重的博弈。
資訊每天都在更新,工具每天都在升級,敘事每天都在輪替,但唯有你對市場結構的理解、對自身系統的持續調整,才能在這種高度變動的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ㄥ
本報告僅供資訊分享之用,內容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決策依據。文中所引用的數據、分析與觀點均基於作者的研究與公開來源,可能存在不確定性或隨時變動的情況。讀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及風險承受能力,審慎進行投資判斷。如需進一步指導,建議尋求專業顧問意見。
學習討論群組
親愛的讀者,你可能在思考:「這些深入的分析方法和珍貴的資料分享,我要到哪裡去學習和看到?」 不必再四處尋找!除了 DA Labs 網站優質的內容外,我們建立了完整的社群生態系統,邀請想學習金融科技、區塊鏈/加密貨幣的朋友一同加入:
- DA Labs Telegram 頻道:第一手的文章更新通知 https://t.me/dalabs_org
- LINE 社群:公開資訊、即時交流 https://dalabs_org/line/dalabs
- Telegram VIP 群組:策略分享、巨鯨動向、市場分析、每日直播 https://dalabs_org/vip-dalabs/
在 DA 交易者聯盟的各個社群平台中,有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講師和交易者,每日不停歇地討論市場資訊。動動你的手指,跟著我們踏上精彩的投資學習之旅吧!
DA Labs —— Bridge the Fintech G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