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代幣化的時代?! Coinbase 準備重啟的 STO 是什麼? 

美股代幣化的時代?! Coinbase 準備重啟的 STO 是什麼? 

前言

近期 Coinbase 的高層管理團隊發出了明確訊號,表示公司正積極考慮將自身股票($COIN)進行代幣化,並計劃推動美國股票在區塊鏈上交易。在過去的幾年裡 RWA 已從穩定幣(如 USDT、USDC)擴展到國債、房地產等其他商品,DA Labs 也在 2025 的展望報告中重點討論過 RWA 未來的發展;如今美股似乎有機會成為下一個被納入區塊鏈世界的重要資產類別。

STO - RWA 近年成長狀況
RWA 近年成長狀況(Source:rwa.xyz)

安全型通證發行(Security Token Offering,簡稱 STO)作為一種透過區塊鏈技術發行代表股權、債券或其他投資產品的代幣方式,正逐漸從概念走向實踐。本文將探討 Coinbase 的 STO 計劃背後的歷史脈絡、技術基礎、商業邏輯以及未來可能帶來的市場影響。


STO 市場概況

STO 定義與其他融資形式差異

證券型代幣(Security Token)是一種數位代表投資產品的代幣,記錄於分散式帳本上,並受證券法律監管。根據定義,Security Token 要具備三個核心特徵:

  1. 數位表示性:投資產品的電子記錄,類似於現代股票交易所中的電子記錄,但基於區塊鏈技術。
  2. 投資性質:購買者期望獲得收益,包括資本增值或固定收入。
  3. 監管合規:所有安全型通證都屬於受監管證券的範疇,必須符合各國證券法規的要求。

Security Token 與其他 Crypto token 的最大區別在於法律定位和用途。不同於生態系統內消費的功能型代幣(Utility Token)或作為支付媒介的支付型代幣(Payment Token),Security Token 代表投資產品的所有權,通常伴隨著現金流權利,有時還包括投票權等控制權。

STO - 加密貨幣不同融資模式比較

STO 市場發展歷程

STO 市場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7 年,當時 Blockchain Capital 率先進行了 Security Token 的區塊鏈發行,成功籌集了 1000 萬美元。但在 2018 年之前,STO 活動並不活躍。2018 年第三季度後,隨著 ICO 泡沫的破滅,STO 市場才得以逐漸升溫。

根據市場數據,STO 市場規模雖然比起 ICO 市場全盛時期(2014-2018 年約 250 億美元)相對較小,但這幾年的發展已經顯示出穩健的增長力。截至 2023 年底,全球 STO 市場已達到約 3000 億美元,而德國金融科技研究機構 Finoa 預測到 2027 年,Security Token 市場資本化可能達到 24 萬億美元。

主要 STO 項目案例

目前市場上較為成功的 STO 項目包括:

  • tZERO:由 Overstock 子公司發起,是最大的 STO 之一,籌集了 1.34 億美元
  • Proxima Media:在 STO 中籌集了超過 1 億美元,用於影視內容製作
  • 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發行過基於區塊鏈的債券 token,籌集超過 1 億美元
  • RealT:專注於房地產代幣化的項目,允許投資者購買部分房地產所有權
  • INX:2020 年進行了首個向美國 SEC 註冊的 STO

STO 技術與法規架構

STO 技術實現方式

Security Token 的技術實現主要透過區塊鏈平台上的智能合約完成,目前以太坊仍是最受歡迎的 STO 發行平台。但其他平台像是 Polymesh、Stellar、Swarm 也在進入這一領域。

與此同時,Security Token 的技術標準也在不斷發展:

  1. ERC-1400:以太坊上的 Security Token 標準,支持部分可替代性 token、文件管理、發行與贖回等功能
  2. ERC-3643:為 Security Token 設計的以太坊標準,提供許可控制管理和身分識別管理功能
  3. Polymesh 協議:專為 Security Token 設計的公共許可區塊鏈,提供身分管理、記錄儲存等功能

技術實現過程通常包括六階段

STO 技術實現方式

STO 主要市場監管框架

全球各主要金融市場對 STO 的監管方式不盡相同,但大多數司法管轄區都將 Security Token 納入現有證券法規框架內:

  • 美國: Security Token 受 1933 年《證券法》和 1934 年《證券交易法》監管。SEC 使用 Howey Test 確定代幣是否屬於證券。其中的關鍵要素包括:資金投入、共同企業、期望獲利,以及主要依賴他人努力而獲利
  • 新加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將 Security Token 納入《證券及期貨法》(SFA)監管,採取科技中立的監管方式。
  • 瑞士: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對代幣進行了明確分類,將 Security Token 視為證券,並有清楚的監管指引。
  • 德國:2021 年實施《電子證券法》,為加密證券提供了法律框架。
  • 日本:2020 年修訂《金融工具交易法》(FIEA),將 Security Token 視為「電子記錄可轉讓權利」。

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金融市場,其監管框架對全球 STO 發展影響重大。SEC 提供了多種合規路徑,包括:

  • Regulation D 下的豁免(Rule 506(b)、Rule 506(c)、Rule 504)
  • Regulation A+(第一級和第二級)
  • Regulation Crowdfunding

這些框架各有不同的募資上限、投資者資格要求、禁售期和申報要求。

STO 合規要求

STO 發行方需要滿足多項合規要求,其中包括:

  1. 投資者資格審核:根據不同監管框架,可能僅限於認可投資者或合格投資者;另外還需實施嚴格的 KYC(了解您的客戶)和 AML(反洗錢)程序。
  2. 訊息揭露義務:除了提供詳細的發行文件,包括風險因素;也需要定期製作財務報告和重大事件披露。
  3. 交易限制:以美國為例,會有禁售期限制(通常為 6-12 個月);另外二級市場交易平台需持有適當牌照。
  4. 技術安全要求:必備的肯定是代幣的合約審計,額外還包括安全存儲和私鑰管理、防止未授權轉讓的技術措施等等。

Coinbase STO 計劃分析

Coinbase 與 STO 的歷史

Coinbase 對 STO 的興趣可追溯至 2018 年。當時,Coinbase 宣布計劃收購三家公司——Keystone Capital Corp.、Venovate Marketplace Inc. 和 Digital Wealth LLC,以獲取必要的監管許可,建立受監管的 STO 交易平台。

不過當時的時空背景下,監管環境具有高度不確定性,Coinbase 的 STO 計劃也因此打水漂。2019 年,Coinbase 亞洲機構銷售負責人 Kayvon Pirestani 在 CoinDesk 的 Invest: Asia 會議上表示:「Coinbase 正謹慎探索 STO。」但當時市場需求尚未達到足夠水平。在接下來的幾年中,Coinbase 對 STO 的興趣其實一直存在,但因監管環境嚴格而進展有限。

2023 年 6 月,SEC 對 Coinbase 提起民事執法訴訟,指控其未註冊為國家證券交易所、經紀商和清算機構,並未將其質押服務註冊為證券。這一訴訟一直持續到 2025 年 2 月,最終 SEC 宣布撤銷對 Coinbase 的訴訟。這一決定與 2025 年 1 月 21 日成立的加密貨幣工作組有關,該工作組旨在制定全面且清晰的加密資產監管框架。

最新計劃內容與戰略

2025 年 2 月,在 SEC 撤銷訴訟後不久,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達了對代幣化證券的興趣,提到 STO 為 C 端提供全天候交易和實時結算的潛力。緊接在 2025 年 3 月,Coinbase 首席財務官 Alesia Haas 在 Morgan Stanley TMT 會議上進一步闡述了公司對 STO 的戰略計劃,表示 Coinbase 曾嘗試透過 STO 上市,但因監管障礙而受阻,現在正在制定執行策略,期待監管環境的改善。

另外根據 X 上的討論,Coinbase 似乎正重啟其 STO 計劃,特別關注與美國股票相關的證券代幣化。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平台 BackedFi 已經推出了與 Coinbase 股票掛鉤的代幣 wbCOIN,在 Base 區塊鏈上可用(僅限非美國用戶)。雖然 BackedFi 的行動是獨立的,但這也為 Coinbase 自身的代幣化計劃提供了參考模型。

Coinbase STO 計劃分析

根據筆者推測,Coinbase 目前的 STO 計劃戰略重點可能包括:

  1. 率先代幣化自身股票($COIN),為之後更廣泛的美國股票代幣化鋪路
  2. 利用自家的 Base 區塊鏈作為代幣化證券的基礎設施
  3. 結合自身的交易所業務,為 STO 提供流動性和交易平台
  4. 在 SEC 允許的框架內擴展業務,逐步推進美國股票的代幣化(川普任內相對利好)

對 Coinbase 業務的潛在影響

STO 計劃的重啟可能對 Coinbase 的業務產生多方面影響:

  1. 收入多元化
    • 新增 STO 發行、託管和交易業務線
    • 降低對加密貨幣交易費收入的依賴
  2. 市場競爭力提升
    • 率先進入證券代幣化市場,建立先發優勢
    • 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加入平台
  3. 監管關係改善
    • 通過合規創新建立與監管機構的積極合作關係
    • 降低長期監管風險
  4. 業務協同效應
    • 將 Base 區塊鏈與交易所業務結合,提供整合解決方案
    • 提高用戶黏性和平台價值

雖然對 Coinbase 股價的潛在影響難以準確預測,但如果 STO 計劃成功實施,在業務拓展方面或許能為整間公司帶來正面影響。


STO 敘事相關標的

目前市面上與 STO 相關標的確實不多,但還是可以分門別類找出幾個潛在受利好的 ticker,包括 POLYX 、 Chainlink、 Ondo Finance、 Swarm Markets、 ETH 與 Coinbase 本身的股票等等。詳細原因可參考本表:

STO 敘事相關標的

不過 STO 市場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階段,相關項目的估值可能呈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市場尚未完全成熟。儘管近期監管政策轉向友好,監管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政策制定者可能需要更多時間來制定完整的執行細則和框架。

同時,STO 的實際市場採納度尚待進一步驗證,目前市場上成功落地的應用案例相對有限,大規模商業化仍需時日。加上技術和市場的整合過程通常較為漫長, 有考慮佈局這類相關資產的話可能難以在短期內看到顯著成果。


結論

隨著 Coinbase 重啟 STO 計劃並探索美國股票代幣化,我們可以預見這一市場將迎來全新的發展階段。市場趨勢正向多元化方向演進,從最初的股權和債務代幣擴展至更廣泛的資產類別,包括房地產、藝術品等實物資產,以及知識產權和收益權等無形資產的代幣化。

技術層面,我們正見證從簡單代幣發行邁向原生數字證券(NDS)的轉變。智能合約技術將更深入地整合公司行動和證券生命週期管理,而跨鏈互操作性的提升將有效促進安全型通證的流動性。同時,傳統金融機構正逐步進入 STO 市場,與加密原生企業建立合作關係,推動二級市場流動性的顯著改善。

監管環境方面,全球框架正趨於協調,合規要求日益標準化。這一轉變將為更多面向普通投資者的 STO 產品創造有利條件。美國 SEC 在川普時代的政策調整更是日後的關鍵。

對我們投資者而言, STO 開闢了接觸新資產類別和投資機會的渠道,但亦伴隨特定風險。成功投資需要結合傳統金融分析與區塊鏈技術理解,密切關注項目的商業基礎、法律合規性及技術實現。

本報告僅供資訊分享之用,內容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決策依據。文中所引用的數據、分析與觀點均基於作者的研究與公開來源,可能存在不確定性或隨時變動的情況。讀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及風險承受能力,審慎進行投資判斷。如需進一步指導,建議尋求專業顧問意見。

參考文獻

  1. Lambert, T., Liebau, D., & Roosenboom, P. (2022). Security token offerings.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59, 299-325.
  2. Park, K., & Youm, H.Y. (2024). Proposal of a Service Model for Blockchain-Based Security Tokens. Big Data and Cognitive Computing, 8(3), 30.
  3. Kreppmeier, J., Laschinger, R., Steininger, B., & Dorfleitner, G. (2023). Real Estate Security Token Offerings and the Secondary Market: Driven by Crypto Hype or Fundamentals?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154, 106940.
  4. Ante, L., & Fiedler, I. (2020). Cheap signals in security token offerings (STOs).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Economics, 4, 608-639.
  5. Coinbase. (2023). What Is a Security Token Offering (STO)? Coinbase 官方網站.
  6.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2023). Framework for ‘Investment Contract’ Analysis of Digital Assets. SEC.gov.
  7. 世界銀行集團 & 首爾金融創新中心 (2024). Security Token Offerings: Regulatory Approaches and Lessons from Global Case Studies.

學習討論群組

親愛的讀者,你可能在思考:「這些深入的分析方法和珍貴的資料分享,我要到哪裡去學習和看到?」 不必再四處尋找!除了 DA Labs 網站優質的內容外,我們建立了完整的社群生態系統,邀請想學習金融科技、區塊鏈/加密貨幣的朋友一同加入:

在 DA 交易者聯盟的各個社群平台中,有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講師和交易者,每日不停歇地討論市場資訊。動動你的手指,跟著我們踏上精彩的投資學習之旅吧!

DA Labs —— Bridge the Fintech G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