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IN 真的失敗了嗎?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DePIN

去中心化實體基礎設施網路(DePIN )在去年從無人關注的邊緣概念躍升為熱點賽道之一,但當市場熱情退潮,現實開始浮現:超過 1170 個項目、350 種代幣、500 億美元市值的背後,是不足 5 億美元的年度收入與接近零的市場滲透率。

DePIN 賽道 2025 市值加權表現
DePIN 賽道 2025 市值加權表現不盡理想(Source:DefiLlama)

看到這些數據,你很難不去思考:DePIN 真的失敗了嗎?或是這個賽道正陷入區塊鏈世界與實體世界的嚴重脫節 

本文將解剖 DePIN 面臨的三大核心問題,並探討這個備受追捧領域的真正前景。


一、實體與鏈上的天然矛盾

虛實之間的不可信任鴻溝。

DePIN 最根本的痛點在於無法可靠驗證實體服務真的發生 當一台設備被宣稱提供了儲存空間、計算能力或無線連接,區塊鏈如何確認這項服務確實發生,而不是被虛構?

實際去看現行的幾個驗證機制,都存在明顯的問題:

  • 共識機制:效率極低,不適用於大規模實體服務驗證
  • ZK 證明:技術完美但成本高昂,對實體服務幾乎不可行
  • 隨機抽樣:易受操縱,特別是針對容易模擬的服務
  • 白名單審計:高度中心化,與區塊鏈精神背道而馳

這些方法各有致命弱點,卻是目前市場唯一的選擇。最成功的 DePIN 項目如 Helium 和 Geodnet 都在某些環節依賴中心化組件或可信假設,但這本質上還是與純粹的去中心化理想相悖。

系統性漏洞:自我交易

除了驗證問題,自我交易問題進一步暴露了 DePIN 的系統性漏洞。 當同一用戶可以同時扮演服務提供者和消費者時,創造虛假需求並從網路中提取價值就成為一個無法被管制的盈利方式。

根據 a16z 的研究,就算項目方設計巧妙的質押機制也無法完全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在一個提供 5:1 獎勵比例的網路中,質押 25% 代幣的節點營運商還是有辦法能從自我交易中獲利。隨著獎勵降低和網路成熟,這種行為可能會更加頻繁,形成負向循環。


二、規模化鴻溝

DePIN 還面臨一個殘酷現實:普通用戶根本不會使用它們。 這個規模化困境從許多層面都能看出來:

  1. 用戶體驗障礙:加密錢包、節點運行和代幣管理對普通用戶而言過於複雜
  2. 企業接納困境:身為一個傳統企業,你很難去說服它接受去中心化服務的不確定性和模糊的責任歸屬
  3. 網路效應缺失:需求端和供應端的雙重增長太慢,無法達到突破的臨界量

最諷刺的是,許多 DePIN 項目為了迎合用戶,不得不採用傳統中心化解決方案,本質上違背了自身價值主張。

規模化鴻溝

與現有巨頭的不對稱競爭

DePIN 項目還面臨著與現有服務提供商的嚴峻競爭。在許多領域,現有解決方案已經建立了強大的網路效應和用戶基礎:

  • 電信領域:全球的寬頻和移動網路已高度成熟
  • 雲計算:AWS、Azure、GCP 主導市場,提供可靠性和集成服務
  • 能源:受監管的公用事業公司掌握配送網路

當用戶不在乎去中心化,只關心服務效率和成本時,DePIN 很難展示足夠的優勢。 一個明顯例子是,Helium Mobile 每月 20 美元的無限數據套餐必須與 T-Mobile 和 Verizon 的競爭性方案正面對決,去中心化本身並不是大多數消費者的購買理由。

去中心化甚至沒有像 ESG ,至少還有個愛護環境的動機去驅動消費者選擇相關產品,大多數人根本不在乎去中心化,因為產品的中心化與否對個體的使用利益沒有明顯的衝突。


三、不可持續的代幣經濟模型

補貼陷阱與代幣通膨

絕大多數 DePIN 項目依賴不可持續的代幣補貼模式這些項目都有以下類似的路徑:

  1. 創建代幣並分配給早期供應方(設備運營商)
  2. 依靠代幣升值為早期參與者提供高額回報
  3. 希望隨著網路成長,有機需求最終能支撐代幣價值

這種模式的致命弱點在於,當代幣增發速度超過實際使用增長時,代幣價值不可避免地下降。 其實市場已經開始注意到這一點,因為大多數 DePIN 代幣的流通量已經遠高於實際使用需求,加上鎖倉期結束後的代幣大量解鎖導致價格持續下跌、早期礦工在回本後傾向於賣出代幣而非繼續持有。

當獎勵減少,網路增長通常會放緩甚至逆轉,形成惡性循環。

難以捕獲的價值

DePIN 項目面臨嚴峻的價值捕獲問題 — 即使網路使用增加,代幣價值也未必上升。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包括:

  1. 價值分離:網路活動與代幣價值之間的聯繫薄弱
  2. 燒幣機制失效:大多數燒幣模式無法在代幣供應高度膨脹的情況下產生有用的影響
  3. 需求側不持幣:實際服務使用者往往不需要長期持有代幣

這種價值捕獲問題其實也反映在基本面上,DePIN 專案的中位數年收入約為其市值的 1%,只有少數項目(Ex: Bittensor)產生顯著收入,另外收入最強的項目往往有最強的中心化控制元素。

DePIN 的正向飛輪效應
DePIN 的正向飛輪效應(Source:Messari)

四、DePIN 的可能出路:打破迷思

面對這些根本性挑戰,DePIN 項目要生存必須徹底改變方向。有三件事必須得做:

1. 拋棄純粹去中心化的幻想

最有希望的 DePIN 項目將採用混合架構,只在必要環節保留去中心化:

  • 選擇性去中心化:專注於解決特定痛點的去中心化,而非完全重建基礎設施
  • 混合信任模型:接受某些環節需要中心化,尤其是面向最終用戶的部分
  • DePIN Mullet 模式:「商業在前,去中心化在後」,讓傳統企業作為分銷的前端

2. 盲目補貼轉向實質價值

成功的 DePIN 需要摒棄過度依賴補貼的模式,建立真正的經濟可持續性:

  • 強調服務價值:以更低成本或更高品質服務作為主要賣點,而非挖礦收益
  • 真實用例驅動:優先發展有明確需求的使用場景,而非追求理論上的應用
  • 合理的經濟模型:確保代幣經濟學從一開始就考慮長期可持續性

目前少數已經走上這條路的項目正顯示出希望的跡象,像是 Geodnet 的收入同比增長超過 500%,達到 170 萬美元。

3. 專注於真正有優勢的領域

DePIN 不應該花太多心思在嘗試所有領域和傳統解決方案競爭,而應專注於去中心化確實提供優勢的細分市場

  • 邊緣計算/AI:分布式 GPU 網路可滿足爆炸性增長的 AI 計算需求
  • 高精度位置服務:傳統 GPS 無法提供厘米級精度,嘗試去填補這一空白
  • 彈性能源管理:分布式能源資源協調可提高電網穩定性
  • 替代性網路連接:在傳統電信服務不足的地區提供連接選項
DePIN 賽道中的領域
DePIN 賽道中的領域(Source:Messari)

結語:泡沫之後才是真正的考驗

去中心化不應是目的,而應是達成目的的手段 — 這是 DePIN 從虛幻走向真實的關鍵轉折點 在這個轉型過程中,絕大多數項目一定會消失,但少數能夠適應現實的解決方案將重製我們與基礎設施互動的方式。

投資者、建設者和用戶都需要理解這一點:DePIN 的真正價值不在於顛覆現有系統,而是提供解決長期基礎設施挑戰的新工具和新思路。所以,你覺得 DePIN 失敗了嗎?

本報告僅供資訊分享之用,內容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決策依據。文中所引用的數據、分析與觀點均基於作者的研究與公開來源,可能存在不確定性或隨時變動的情況。讀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及風險承受能力,審慎進行投資判斷。如需進一步指導,建議尋求專業顧問意見。


學習討論群組

親愛的讀者,你可能在思考:「這些深入的分析方法和珍貴的資料分享,我要到哪裡去學習和看到?」 不必再四處尋找!除了 DA Labs 網站優質的內容外,我們建立了完整的社群生態系統,邀請想學習金融科技、區塊鏈/加密貨幣的朋友一同加入:

在 DA 交易者聯盟的各個社群平台中,有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講師和交易者,每日不停歇地討論市場資訊。動動你的手指,跟著我們踏上精彩的投資學習之旅吧!

DA Labs —— Bridge the Fintech G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