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自幣安 Alpha 交易活動推出後,鏈上交易熱潮不斷,尤其是 BSC 區塊鏈受惠最為明顯。如今 NEAR 鏈上也有平台推出類似的交易活動,且效果相當顯著,單一平台就能創出單週八億美元的交易量。
而推出交易競賽的平台就是本文主角-Rhea Finance,它不僅僅是 NEAR 生態的龍頭,更融合 BTCFi 及 AI 的應用,將鏈上的方便性提升至最大化。就讓我們透過本文了解 Rhea 的平台特色並共同參與首季空投吧!
Rhea Finance 平台介紹
Rhea Finance 為 NEAR 生態的龍頭協議,結合 DEX、DeFi、跨鏈橋功能,並允許使用者藉由保證金參與槓桿交易,幾乎可說是一站式解決用戶的所有需求。
Rhea 功能之所以會如此齊全,是因為該平台是由 Ref Finance(NEAR 生態頂尖 DEX)及 Burrow Finance(NEAR 生態頂尖借貸協議)合併而成,強強聯手的情況下力壓 NEAR 生態其餘協議登頂龍頭寶座。
BTCFi 應用:NEAR 與 Satoshi Ramp 的結合
Satoshi Ramp 通過整合 NEAR 生態的跨鏈技術,允許使用者直接將比特幣由 Bitcoin 區塊鏈轉入 NEAR 區塊鏈,這替比特幣持有者提供更高效且成本更低的 DeFi 選擇。
由 Rhea Finance 提供的借貸服務可以看出,存入 Near Bitcoin(NBTC)即可享有年化 6~9% 的存款收益,其中少部分利息以 BTC 支付,其餘則是發放生態原生幣種 NEAR。
DeFi+AI:DeFai 模式的加入
Rhea Finance 透過與 Bitte Protocol 的合作,推出由 AI 驅動的 DeFi 操作建議,用戶只需要透過 Rhea Finance 官網開啟 AI Agent 功能即可提出需求,AI 將自動依據當前市場給出適當的操作方案。
假設想要透過 Rhea Finance 存放穩定幣領取穩定利息,就可以直接詢問 AI 該如何存放,同時知曉存放風險,且該 AI 能夠直接透過中文進行詢問,相當方便。
Rhea 在 NEAR 生態中的重要性
Rhea Finance 在 NEAR 生態中無論是總鎖倉價值(TVL)、交易量還是協議收入皆是斷崖式的領先,若未來 NEAR 生態起色,Rhea 無疑是最受矚目的平台。
DefiLlama 數據解析 – 總鎖倉價值(TVL)
若撇除 NEAR 生態上的流動性質押平台,僅觀察同類型的 DEX 或借貸協議會發現,Rhea Finance 幾乎佔據了 NEAR 區塊鏈高達 96% 的 TVL,可謂獨佔了整個生態。
DefiLlama 數據解析 -成交量(Volume)
自七月起每週交易量分別為五億、九億及八億美元,筆者推斷與交易競賽 Trade Competition 有關,可見鏈上 Alpha 這類固定收益的活動仍具有足夠的吸引力。
DefiLlama 數據解析 -協議收入(Renvenue)
過去 30 天內的平台收益為 15 萬美元,與同樣具備借貸性質的 Compound Finance 收益相當,差別在於 Rhea Finance 尚未發幣,對於用戶而言的潛在空投預期較高。
Trade Competition 交易競賽
Rhea Finance 推出的交易競賽活動與幣安 Alpha 的差別在於,Rhea 是透過發放票券而非積分,票券需達最低門檻才可以領取獎勵,且每領取一次獎勵需扣除 60 張票券。
票券獲得方式
票券獲得方式與幣安 Alpha 相同,交易量達到 2 的倍數即可賺取票券,不過 Rhea Finance 是採用累加兩分的方式累計,舉例來說交易 2/4/8 美元將可獲得 2/4/6 張彩券,以此類推。
低磨損刷取積分的方式也與幣安 Alpha 雷同,挑選流動性較佳的 NEAR、NBTC、ETH 等交易兌並挑選 0.01% 手續費的流動性池,將可有效避免手續費高、滑點不可控的情形發生。
獎勵分配方式
每週二官方將會公告該週的門檻及獎勵,總獎金取決於參與的人數,最低 200 人可瓜分 200 NEAR 獎勵,最高則是 2,000 人可瓜分 2,500 NEAR 獎勵。
距離目前最近的第六週交易競賽活動於 7 月 22 日開放領獎,領獎門檻為 248 張票券,若扣除新人獎勵 150 張的話僅需 98 張,意味著每天刷取 14 張票券即有機會領獎,不過仍需注意新人獎勵的扣除機制。
Rhea 空投積分詳解
積分系統是為了鼓勵早期用戶參與 Rhea Finance 平台所提出的設計,積分將根據用戶行為累積,最終在代幣 TGE 時由平台進行代幣空投活動。
積分賺取機制
截至撰文當下積分已進行至第二季,獲得方式也有所更改,詳細規則如下:
交易積分
下表為使用各項服務所能獲得的積分總覽,對於日常有在使用 DEX 的用戶而言可以在解決需求的同時累積空投份額。
用戶行為 | 積分計算 | 規則 |
兌換(Swap)50 美元 | 每 50 美元可獲得 10 積分 | 最低交易額為 50 美元 |
單筆兌換超過 1,000 美元 | 兌換積分*50% 提升 | 限交易兌,可參考白皮書 |
跨鏈 50 美元 | 每 50 美元可獲得 10 積分 | 最低交易額為 50 美元 |
單筆跨鏈超過 1,000 美元 | 跨鏈積分*50% 提升 | 僅限 USDC 從 EVM 跨至 NEAR 區塊鏈 |
槓桿交易 50 美元 | 每 50 美元可獲得 10 積分 | 最低交易額為 50 美元 |
單筆保證金交易超過 1,000 美元 | 槓桿積分*50% 提升 | 適用迷因季相關幣種 |
假設透過 USDC-NEAR 流動性池單筆交易 1,000 美元,即可獲得 1,000/50*10*1.5=300 點積分。
借貸/流動性池積分
用戶可以透過借貸功能及流動性池賺取積分,最低金額為 100 美元,積分每日發放。
- 使用 Lending 功能存入加密貨幣:每 100 美元獲得 100 積分。
- 使用 Lending 功能借出加密貨幣:每 100 美元獲得 300 積分。
- 存放流動性池:每 100 美元獲得 200 積分。
社群積分
透過社交媒體宣傳 Rhea Finance 將可獲得不等量的積分獎勵。
- 創作相關內容:方法包括 X 貼文、網站教學文章等。
- 邀請好友:可獲得他人積分的 10% 作為獎勵。
加倍機制
除了每日的積分獎勵外,Rhea Finance 還針對忠誠用戶推出積分加倍機制,鼓勵用戶長期使用該平台進行活動。
加倍項目 | 獎勵標準 | 獎勵倍數 |
槓桿交易 | 連續 10/20/30 天 | 1.2/1.5/2 倍 |
借貸/流動性池 | 連續 10/20 天 | 1.2/1.5 倍 |
Rhea 代幣經濟學
由於合併前的兩個協議 Ref Finance 及 Burrow Finance 皆有發行各自的平台幣$REF、$BRRR,因此 Rhea Finance 於近期推出質押轉換系統,最高質押 20 週可獲得 2 倍獎勵。
目前 Rhea Finance 尚未公告$RHEA 的總量,僅有說明未來用途及種類,共分為三種:
- $RHEA:Rhea Finance 的平台核心代幣,可以直接在市場上交易。
- $xRHEA:$RHEA 的質押版本,用途可能包括瓜分平台收益、提升質押收益等。
- $oRHEA:為避免大量用戶挖提賣的行為,未來平台獎勵將可能以$oRHEA 的形式發放,用戶需依照 Rhea Finance 的規則轉換為$RHEA 或$xRHEA。
目前累積的 Rhea Points 同樣為了避免發幣初期遭大量拋售,推測可能會以$oRHEA 的方式發放給空投參與者。
Ref Finance 的融資情況
有趣的是,目前 Rhea 官方白皮書中的代幣經濟學展示的是 Ref Finance 平台的代幣及融資情形,可以推斷過去投資 Ref 的機構若仍持有$REF 則代表未來也將轉換至 Rhea 平台。
Ref Finance 募資的領投機構為 Jump Crypto,跟投機構則包括 Alameda Research、Dragonfly Capital、OKX BlockDream Ventures 及 Kucoin Ventures 等,融資金額為 450 萬美元。
結語
Rhea Finance 作為 NEAR 區塊鏈中當之無愧的龍頭平台,憑藉豐富的功能及鏈上少有的 Alpha 獎勵機制,被用戶譽為「NEAR 生態的萬能工具箱」。
若未來 NEAR 生態起色,毫無疑問 Rhea 將成為最受矚目的平台,如果你對於霸榜生態的鏈上協議情有獨鍾,不彷現在就加入空投積分的行列,享受 $RHEA 發幣前的最後紅利期吧!
本報告僅供資訊分享之用,內容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決策依據。文中所引用的數據、分析與觀點均基於作者的研究與公開來源,可能存在不確定性或隨時變動的情況。讀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及風險承受能力,審慎進行投資判斷。如需進一步指導,建議尋求專業顧問意見。
學習討論群組
親愛的讀者,你可能在思考:「這些深入的分析方法和珍貴的資料分享,我要到哪裡去學習和看到?」 不必再四處尋找!除了 DA Labs 網站優質的內容外,我們建立了完整的社群生態系統,邀請想學習金融科技、區塊鏈/加密貨幣的朋友一同加入:
- LINE 官方帳號 https://urli.ai/line/q-2Q3R?muid=bot-jpq9c#
- DA 各公開頻道 https://t.me/addlist/ZKjU7QuwT7w4MTY1
在 DA 交易者聯盟的各個社群平台中,有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講師和交易者,每日不停歇地討論市場資訊。動動你的手指,跟著我們踏上精彩的投資學習之旅吧!
DA Labs —— Bridge the Fintech Gaps